讀了貴報昨日社評《公益監督應該像公益事業一樣嚴肅嚴謹》,我有話要說。如何讓公益事業講信譽?我認為,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市場競爭機制來化解。
  中國公益事業發展存在諸多短板,在接二連三的公益慈善醜聞曝光下,民眾對公益慈善的信任度一滑再滑,降至冰點。而失去民眾的支持,公益慈善便如無源之水,無本之木,無法可持續發展。面對這一現實,公益慈善捐助的渠道必須與時俱進,積極轉型,其中關鍵是引入市場競爭機制。這就需要公益慈善捐助渠道多元化,當公益慈善組織多元化,民眾就有了充分的選擇自由權,哪個公益慈善渠道講誠信、有公信力就選擇哪個渠道,反之,就用腳投票。如此,不但能夠激發民眾參與公益慈善的熱情,而且能倒逼公益慈善環境凈化,使公益慈善市場產生良幣驅劣幣效應,那些不講誠信的公益慈善捐助渠道將徹底被民眾拋棄,而講誠信的公益慈善捐助渠道將贏得民眾信任,獲得市場認可,得到蓬勃發展,可謂一舉多贏,益處多多。
  也正因此,當下的中國公益事業,亟待引入市場競爭機制,從傳統的公益慈善向現代公益慈善轉型。通過公平的市場競爭,讓市場決定公益慈善組織的資源配置,一定是最合理的配置,也是最有效的市場監督。換言之,最有效的公益監督其實就是市場競爭,競爭越充分,監督越有效。原因很簡單,不講誠信,必然會被民眾用腳投票,也就必然會被市場競爭優勝劣汰。
  孫維國(安徽 職員)  (原標題:最有效的公益監督是市場競爭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20faelf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